(2011年3月初国务院批准义乌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国际贸易经济改革试点区,全国第十个经济特区.)
义乌敲定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向
确立新型贸易方式:市场采购
2011-04-12《都市快报》A20版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1-04/12/content_1047984.htm
本报讯 昨天义乌市委、市政府透露,在省政府专题会议后,义乌召开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小组会议,敲定并落实了义乌试点工作今后三年的改革任务:确立1种贸易方式、制定5项配套监管服务政策、打造9大发展平台。
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说,义乌今后要量身定制“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制定相配套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监管服务办法。
同时打造9大发展平台,即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着力打造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创办中国义乌(坦桑尼亚)经贸合作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平台、加快实现航空口岸开放。
对义乌市场进行了十多年研究的区域市场研究专家苗志坚说,义乌市场采购的新型贸易方式,可以说是海陆空全立体的国际贸易,既做进口,更做出口;既做批发,也做零售;既做实体,也做虚拟;今后也不局限只搞小商品,大宗的机械、生产物资设备也可以集中在义乌采购。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未来的义乌作为国际贸易大平台,会逐渐发展订单贸易、异地交货甚至定制业务等现代贸易方式。未来的义乌不仅是中国制造,会有更多的外国商品涌入。义乌市场将逐渐由单纯的商品供应者向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提供商转变。
在义乌经商10年的方永明4月18日将从老宾王市场搬迁至新市场,他做的是服装及辅料生意,原来只做国内客户的他,现在手头上有了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和美洲客户,他说,现在不光要学外语,还要学习汇率变化和电子订单的知识。(本报驻金华记者 江胜忠)
评论